找到相关内容2048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是觉悟之教

    家学说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历史学家范文澜晚年也说:“不懂佛学就不懂中国文化”。赵朴初先生在《要研究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法音》杂志,1986年第二期)一文中甚至倡议:“今天在制定文化发展战略时,应该...

    吕建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43051328.html
  • 圆瑛大师在七塔寺

    发起人 董杏生 释志恒 赵朴初 黄涵之 郑颂英等同谨启 二、讲经教学的寺院文化活动 191O年圆瑛大师33岁,适逢...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54051474.html
  • 灵山佛教文化的探索与思

    方方面面的因缘也都在成熟,但是最最殊胜的因缘是我们中国的宗教领袖,也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赵朴初先生。  94年,赵朴老偕夫人陈邦织女士一起到灵山来视察,为灵山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灵山现在的基础。当时我还不是...

    吴国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0651641.html
  • 2005年中国重庆大足石刻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等

    即心即佛”到“非心非佛”,到最后确定“平常心是道”,善用逻辑辩证的方法,层层递进,探求众生觉悟的源头和成佛根源。黄夏年对从罗汉寺出家,后来闻名于浙沪的大师桂仑法师的生平、与赵朴初的因缘、与《金刚经》、...

    陈 灼 黎方银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2151676.html
  • 《俗语佛源》选摘㈠

    《俗语佛源》选摘㈠   作者:赵朴初   [一人吃斋,十斋念佛]吃斋、念佛是佛教徒日常修持的基本内容。“斋”的本义是“过午不食”,也叫“不非时食”,属于出家人的戒律。大乘佛教提倡不肉食(名括不食五辛),“斋”的意义也就转化为吃素食。原始佛教主张念释迦牟尼佛,大乘佛教认为一佛即一切佛,主张念十方世一切佛。自净土宗盛行以来,“念佛”多专指念西方净土的教主阿弥陀佛。俗语“一人吃斋,十人念佛”,谓一个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1651784.html
  • 敦煌本生故事与其石窟艺术述论

    志异》,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一版。  褚良才着:《敦煌学简明教程》,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9月一版。  赵朴初、任继愈着:《佛教与中国文化》,台北:三民书局,1990年3月初版。  ...

    林玉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82053042.html
  • 百年来居士佛教的发展

    他们讨论组织一个以青年为对象的社团,扩大影响,来接引更多的青年学佛。乃於民国三十五年春成立了筹备委员会,由方子藩为主任委员,郑颂英、张孝行为副主任委员。罗永正、陈海量、赵朴初、王兆基、蔡惠明等为筹备委员...

    于凌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31053333.html
  • 探讨北海为中国禅宗文化发祥地

    秦汉宗教》和冯承钧《中国南洋交通史》也认同这一观点。即佛初来自南方,合浦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主要通道。  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在1998年确认以公元前2年伊存口授《浮屠经》作为佛教初传的历史标志...

    黄建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20953819.html
  • 中国宗教改革论纲

    赵朴初在1993年6月举行的中国佛教协会第六届全国代表会议上的主旨报告中说:“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贯彻执行这一必不可缺的外缘具足的情况下,佛教自身建设的好坏是决定中国佛教兴衰存亡的根本内因。……当今中国...

    何光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04456249.html
  • 宁波七塔寺桂仑老法师略传(2)

    受到了广大信众的拥戴,甚至得到了像赵朴初老人这样的大家  关心,这全是靠他的一生正行而赢得的荣誉。桂仑一生在寺院里度过了70余年,在宁波七塔寺住了50多年。几十年的寺院生活,对他来说只是一件普普通通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41156915.html